歐盟是當今世界一體化程度最高的區(qū)域政治、經(jīng)濟集團組織,其總部設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。歐盟現(xiàn)有15個成員國,分別為法國、德國、意大利、荷蘭、比利時、盧森堡,丹麥、愛爾蘭、英國、希臘、西班牙、葡萄牙、奧地利、芬蘭、瑞典。5月1日后,歐盟將新增10個成員國——波蘭、匈牙利、捷克、斯洛伐克、愛沙尼亞、拉脫維亞、立陶宛、斯洛文尼亞、馬耳他和塞浦路斯。歐盟擴大到25國后,面積將達到400萬平方公里,人口增至4.5億,國內(nèi)生產(chǎn)總值將超過10萬億美元。
一、歷史演變
歐洲一體化是在二戰(zhàn)后起步的,1950年5月9日,法國外長舒曼向西德總理阿登納提議將兩國的煤鋼生產(chǎn)置于一個超國家的高級機構管理之下,并將該機構向其他國家開放,這項建議得到了意大利、荷蘭、比利時和盧森堡的響應。1951年4月18日,6國在巴黎簽訂了《歐洲煤鋼聯(lián)營條約》,正式成立“歐洲煤鋼共同體”;1957年3月25日,6國在羅馬簽訂《歐洲經(jīng)濟共同體條約》和《歐洲原子能共同體條約》,統(tǒng)稱《羅馬條約》,決定建立“歐洲經(jīng)濟共同體”和“歐洲原子能共同體”,條約于1958年1月1日正式生效。1967年7月1日,6國正式將“歐洲經(jīng)濟共同體”、“歐洲原子能共同體”和“歐洲煤鋼共同體”的部長理事會及委員會等主要機構合并,統(tǒng)稱“歐洲共同體”。
1991年12月9日,歐共體在荷蘭馬斯特里赫特召開特別首腦會議,簽訂了《歐洲經(jīng)濟和貨幣聯(lián)盟條約》及《歐洲政治聯(lián)盟條約》,通稱為《馬約》,1993年11月1日,該條約在得到所有成員國的批準后正式生效,歐共體正式更名為歐盟。
歐盟在其歷史上共進行了5次擴大:1973年1月1日吸納英國、丹麥和愛爾蘭;1981年1月1日接納希臘;1986年1月1日吸收西班牙和葡萄牙;1995年1月1日,歐盟進行了第4次擴大,奧地利、瑞典和芬蘭加入歐盟;2002年12月,歐盟與波蘭、匈牙利、捷克、斯洛伐克、愛沙尼亞、拉脫維亞、立陶宛、斯洛文尼亞、馬耳他和塞浦路斯結束入盟談判,確定上述10國將于2004年5月1日正式加入歐盟,2003年4月16日,10個中東歐候選國在希臘雅典與歐盟簽署入盟條約,從法律上確保了10國按期入盟。
二、組織機構
歐盟共有5個主要機構,歐洲理事會、歐盟理事會、歐盟委員會、歐洲議會、歐洲法院。其他重要機構還有歐盟審計院、歐洲中央銀行、歐洲投資銀行、經(jīng)濟和社會委員會、地區(qū)委員會、歐洲警察局和歐洲軍備局等。
歐洲理事會會議(通常稱為歐盟首腦會議或歐盟峰會)是歐盟的最高決策機構,由各成員國政府首腦和國家元首組成,歐盟委員會主席也是歐洲理事會一個事實上的成員。歐洲理事會每年至少召開4次會議,6月底和12月底舉行正式首腦會議,3月和10月舉行特別首腦會議,也可在其他時間舉行額外的首腦會議。
歐盟理事會(簡稱理事會)是歐盟的主要決策機構,由來自歐盟各成員國政府的部長組成。主席由成員國輪任,任期6個月。部長理事會主要負責制訂歐盟法律、法規(guī)和有關歐盟發(fā)展、機構改革的各項重大政策;負責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、司法、內(nèi)政等方面的政府間合作與協(xié)調(diào)事務;任命歐盟主要機構的負責人并對其進行監(jiān)督。歐盟理事會秘書長兼任歐盟共同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,現(xiàn)任主席國、下任主席國和高級代表組成"三駕馬車",F(xiàn)任歐盟理事會秘書長兼高級代表為西班牙人索拉納。
歐盟委員會是歐盟唯一有權起草法令的機構,其主要職責是:實施歐盟有關條約、法規(guī)和歐盟理事會做出的決定;向歐盟理事會和歐洲議會提出政策實施報告和立法動議;處理歐盟日常事務,代表歐盟進行對外聯(lián)系和貿(mào)易等方面的談判。委員會總部設在布魯塞爾,委員會任期為5年。歐盟委員會在每屆歐洲議會選舉后的6個月內(nèi)任命,它在政治上向議會負責,議會有權通過彈劾委員會的動議而解散它。
歐洲議會是世界上唯一經(jīng)直接選舉產(chǎn)生的多國議會,也是歐盟內(nèi)唯一經(jīng)直接選舉產(chǎn)生的機構。歐洲議會除和歐盟理事會共享立法權外,還有民主監(jiān)督權及歐盟預算的決定權。
歐洲理事會和部長理事會是歐盟的政府間機構,其中部長理事會還是歐盟的主要立法機構,主要代表成員國的利益;委員會和歐洲議會是歐盟的超國家機構,主要代表歐盟的整體利益。其中委員會是歐盟的行政執(zhí)行機構,類似于主權國家的政府;歐洲議會擁有部分立法權、預算權以及咨詢和監(jiān)督上的權力;歐洲法院是歐盟的最高法院,主要從司法角度保證歐盟法律的有效貫徹實施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