納米比亞是一個位于非洲西南部的濱海國家,在漫長的歷史歲月里,這塊土地上的居民從事放牧、耕種和漁獵,創(chuàng)造了光輝燦爛的民族文化,居民絕大多數(shù)屬于班圖語系的非洲土著黑人,90%以上的人口信奉基督教,其余的人信奉拜物教,風俗習慣既帶有非洲土著人的突出特點,又具有歐洲人的鮮明色彩。
納米比亞人的姓名多由兩節(jié)組成,前為名,后為姓,如阿吉亞爾·馬祖拉,阿吉亞爾是名,馬祖拉為姓。也有由三節(jié)組成的姓名,前為本名,中間是父名,后為姓,例如帕斯科亞爾·曼努埃爾·莫昆比,帕斯科亞爾為本名,曼努埃爾為父名,莫昆比是姓。還有一些人喜愛取一個帶有歐洲人色彩的名,弗朗西斯科·馬塞利諾,弗朗西斯科是帶有歐洲人色彩的名,馬塞利諾是姓。婦女在婚前有自己的姓名,結(jié)婚后喜愛在自己的名前加上丈夫的姓!
納米比亞人注重禮貌,講究禮節(jié),認為得體的稱謂是知識、文化和修養(yǎng)的體現(xiàn)。在社交場合,對一般男士可以稱為“先生”,對一般女性視情況稱為“夫人”“女土”或者“小姐”。由于納米比亞比較講究身份,因而,他們總是將對方的姓名、職位、學銜、軍銜等連同“先生”“夫人”“女士”“小姐”等稱呼,如“埃索先生”“尼達特娃夫人”(尼達特娃為其丈夫的姓)。對政府高級官員可以稱“閣下”,也可以稱“先生”,往往要同對方的職務(wù)聯(lián)稱,例如“總統(tǒng)閣下”“總統(tǒng)先生”“部長閣下”“部長先生”等。遇見那些神職人員,可以稱對方的職銜加上先生,也可以連同姓名加職銜一道稱呼,如“神父先生“‘喬治神父”等。見到相互非常熟悉的朋友,可以稱兄道弟,但對年長者應(yīng)當稱“大叔”“大嬸”等。
納米比亞人也是十分重視見面禮節(jié)的,總是給那些初次踏上納米比亞國土的外國朋友們留下美好的印象。納米比亞人遇見外國客人,總是主動打招呼,習慣性地握手,態(tài)度熱情地問候一番,“您好”“非常高興認識您”“歡迎您來到我們這個美麗的國家”“希望您在納米比亞生活得非常愉快”“祝愿您身體健康”等,這些問候語要反復說許多遍。如果他們遇見自己所熟悉的外國朋友,總是兩只手緊緊握住對方的手,邊握手邊問候,直到問候結(jié)束時才松開手。由于問候的時間一般比較長,因而握手的時間也比較長。遇見久別重逢的親朋好友,總是先熱情握手,再相互擁抱,左右左地親吻對方的面頰3次,摸摸對方的右手拇指,最后緊緊握住對方的手,兩眼盯著對方的面部開始問候交談,直到談話結(jié)束時雙方的手才會松開。
由于深受西方文化的影響,納米比亞許多女性,尤其是那些年輕的女性,性格比較開放,她們總是主動地伸出手,同素不相識的男土們握手,對于自己熟悉的男士,還要擁抱并親吻對方的面頰。在納米比亞社會交往活動中,同樣存在著“尊老敬長”“女士先行”的風氣,主動為老人、長輩、女性讓道,上下車熱情照顧他(她)們,出入大門主動請女士們先行,已經(jīng)成為納米比亞人民的自覺行動。
應(yīng)邀到納米比亞朋友家中做客,應(yīng)當按照約定的時間赴約,這是對主人的一種尊敬。納米比亞十分講究社會交往活動的著裝,認為得體端莊的服飾是修養(yǎng)與文明的體現(xiàn)。如果按事先的安排將去某一位納米比亞朋友家中做客,或者去拜訪有地位的朋友,行前需要認真仔細地裝扮整理一番。男土要刮一刮胡子,梳理一下頭發(fā),穿上西裝,系上領(lǐng)帶,擦亮皮鞋,將自己打扮成與自己受過高等教育的身份相適合。女士可以穿上高跟皮鞋,抹上口紅,上身穿西裝上衣,下身著色彩艷麗的裙子,最好還要戴上金項鏈、金耳環(huán)、金戒指等,將自己裝扮成上流社會女性的形象。抵達主人家時,如果主人沒有在門外迎候,應(yīng)當輕輕地敲門,等待主人出來迎接,并在主人陪同之下,進入室內(nèi)。進入客廳之后,應(yīng)當按照主人的指定的位置入座,不可隨意坐在自己跟前的位置上。坐姿要端莊,同主人談話時精神要集中,不可東張西望,更不可隨意地滿屋走來走去。當主人送上飲料、水果、點心時,要熱情地向主人表示一番感謝。交談中,不可隨意打聽主人的年齡、工資收入、幾位妻子、有無女兒等,尤其是初次見面便打聽這些事情,是極端不尊重對方和不禮貌的行為,有時弄得不好會引起主人不高興。如果遇到需要詢問主人的年齡等問題時,可以先征詢一下主人的意見,如“主人先生,您要是不介意的話,我是否可以詢問一下您的年齡呀”等。如果主人顯得非常高興,馬上就會作出回答,如果主人非常委婉地將話題叉開,表示主人不樂意談自己年齡等方面的問題。客人看見這種情況,應(yīng)當立即知趣地停止問話,切不可繼續(xù)深問下去。
|